【原题呈现】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高中教材《石钟山记》里提及:“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苏轼这一主张被北宋张载认为是“见闻之知”,即人们通过感官接触外界事物而获得的知识,张载认为它只是“小知”。
对此,你是怎么看待的?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审题指导】
本次作文材料围绕《石钟山记》中苏轼“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这一主张以及北宋张载对它的评价展开。苏轼强调不能仅凭主观臆断去判断事物,要重视通过目见耳闻获取的“见闻之知”;而张载则认为这种“见闻之知”只是“小知”。这引导考生思考“见闻之知”的局限性以及是否还有其他更高层次的知识。
1、肯定“见闻之知”但追求更高境界
立意阐述
承认“见闻之知”的重要性,它是我们认识世界的基础,通过目见耳闻获取的知识能让我们对事物有初步的了解。然而,不能仅仅满足于此,要认识到“见闻之知”的局限性,进而追求更高层次的“德性之知”或其他更深刻的知识,实现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升华。
示例
在科学研究中,科学家们通过观察和实验(“见闻之知”)积累大量数据和现象,但只有对这些数据进行深入分析和思考,挖掘背后的规律和原理,才能取得突破性的成果,这就是超越“见闻之知”的体现。
2、批判“见闻之知”的局限性,强调更高层次知识的价值
立意阐述
指出“见闻之知”往往局限于表面现象,容易受到主观和客观条件的限制,导致我们对事物的认识不够全面和深入。而更高层次的知识,如哲学思考、道德智慧等,能够让我们透过现象看本质,把握事物的内在规律和价值,从而更好地指导我们的行动和生活。
示例
在面对社会热点问题时,如果仅仅依据媒体报道和表面现象(“见闻之知”)去评判,可能会得出片面的结论。而通过深入思考社会背景、人性因素等,运用哲学和社会学的知识去分析,才能更准确地理解问题的本质,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3、辩证看待“见闻之知”与更高层次知识的关系
立意阐述
强调“见闻之知”和更高层次的知识是相辅相成的关系。“见闻之知”为更高层次知识的获取提供了素材和基础,而更高层次的知识又能指导我们更好地进行“见闻”,提升我们对“见闻之知”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示例
在艺术创作中,艺术家需要通过对生活的观察和体验(“见闻之知”)获取灵感,但同时还需要运用艺术理论、审美观念等更高层次的知识对这些素材进行加工和创造,才能创作出优秀的作品。
【佳作展示】
见闻诚可贵,深思价更高
苏轼于《石钟山记》中强调“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力证亲身见闻对认知事物的关键意义。张载却将此类“见闻之知”归为“小知”。二者观点看似相悖,实则揭示了认知世界的不同层次。在我看来,见闻诚可贵,能为我们打开认知之门;然而,深思价更高,唯有深度思考,方能突破见闻局限,抵达真理的彼岸。
见闻是认知的基石:它为我们呈现了丰富多彩的现象,提供了思考的素材。李时珍为著《本草纲目》,跋涉山水,遍访药农,亲尝百草,积累了大量关于草药的形状、习性、功效等见闻。正是这些丰富的实地见闻,使他得以对前人的医药知识去伪存真,完成了这部伟大的医药学巨著。又如徐霞客游历大江南北,用脚步丈量大地,用眼观察山川地貌,用耳倾听民间传说,他所记录的见闻成为后人研究地理、历史的珍贵资料。若无这些亲身的见闻,他们的著作便如同无本之木,难以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可见,见闻为我们开启了认知世界的大门,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深思是认知的升华:张载所言“见闻之知”为“小知”,恰是因为见闻易受外界环境和个人主观因素的干扰,具有片面性与表面性。魔术表演中,观众亲眼所见、亲耳所闻的奇幻场景,往往并非真相。若仅停留在见闻层面,便会被表象所迷惑。此时,深思的价值便凸显出来。深度思考能够对见闻进行筛选、分析与整合,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从而挖掘出事物背后的本质与规律。牛顿看到苹果落地这一常见的见闻,并未简单地将其视为平常之事,而是深入思考苹果为何会落地。通过不断地研究与思索,他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为物理学的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同样,马克思面对资本主义社会中工人阶级受剥削压迫的种种现象,深入剖析社会经济结构,思考背后的阶级矛盾与利益关系,创立了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他们不满足于表面的见闻,而是凭借深度思考,将见闻转化为深刻的理论知识,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
在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每天都会接触到海量的见闻信息。但如果缺乏深思,这些信息只是过眼云烟,无法真正提升我们的认知。我们要学会在见闻的基础上,静下心来,运用理性思维去分析、判断,挖掘其中的价值。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不被繁杂的信息所淹没,不被虚假的表象所蒙蔽,实现从“见闻之知”到“真知灼见”的跨越。
见闻为我们提供了认识世界的素材,而深思则赋予了这些素材以灵魂。见闻诚可贵,它让我们感知世界的多彩;深思价更高,它引领我们走向真理的深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冠盈配资-炒股配资软件排名-配资网哪个-股票配资炒股交流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