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启动以来,截至今年5月,江苏已全面完成20007处“三普”登记不可移动文物的复查工作,新发现不可移动文物3083处。正在江苏省江海博物馆展出的“江苏省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新发现图片展”,共展示13个设区市的78项重要新发现,堪称江苏“四普”的精华篇。本期“江苏文旅头条”带您盘点部分“四普”重要新发现,从新石器时代遗址、文物建筑,到革命文物、改革开放时代印记,勾连起江苏历史发展的时光片断。
韩圩遗址系2024年淮河下游史前聚落考古调查勘探项目中首次发现。遗址北部有宋代瓷片,采集有鼎足、陶、陶罐、绳纹陶片、陶纺轮等,为新石器至商周石器遗址。初步判断,韩圩遗址为人类早期时代聚落遗址,为研究淮河流域地区新石器至商周时期人类聚落、古人类生业模式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展开剩余85%横山古道的主体部分位于江苏、安徽的横山山脉间,横跨江苏南京江宁与安徽马鞍山博望等地,自古以来就是南京江宁区、马鞍山博望区以及皖南地区民众往来交互的重要通道,也是重要的文化交流和商业贸易的枢纽,目前保存较好的古道尚有三段。经考诸相关文献,该古道前身或为一条具有重要战略地位的“行军通道”,历史意义重大。
2021年配合基本建设进行考古勘探时发现。经发掘,该唐代建筑原为一处平面呈长方形、坐北朝南的两进院落,院落东西宽31.6米、南北长46.7米,共保留21个遗迹单位。建筑为连云港地区首次发现,可能是大型民居或者衙署寺庙类建筑,为研究连云港地区唐代建筑风格和技艺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莲塘驿站是经泗州、盱胎渡淮向南第一所驿站,其始建年代已不可考,到唐代已经比较兴盛,唐代罗隐、常建等诗人有诗篇描述驿站:“莲塘馆东初日明,莲塘馆西行人行。”现驿站房舍等建筑已不存在,仅遗存古驿路一条,长约400米,路宽约1.2米。莲塘驿路对于研究盱胎历史及古代驿站文化有一定价值。
救荒渰遗址是在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期间,通过翻阅地方县志并开展实地调查而发现。遗址平面呈现为“同”字形湖泊、圩堤一处,占地面积为0.47平方千米。根据文献记载,救荒渰开挖于1544年。渰塘可筑田、灌溉,又可取土筑堤、建屋,为当时人工开凿陂塘的农业水利遗产,也是乡村地区慈善与公益事业的典范。
2024年11月至2025年3月,为配合东闸新村基建,江苏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和盐城市文物保护和考古研究所联合开展考古发掘工作,揭露水工遗迹面积约360平方米。该遗迹是串场河水利系统首次发掘的古代水利设施,保存较为完好,为江苏水利发展史研究提供了重要材料。
仪征南门遗址由南门瓮城和吊桥遗址组成。2023年,仪征市启动考古前置工作,考古调查勘探发现瓮城、吊桥等遗迹。2023年至2024年,扬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开展考古发掘工作,揭示了仪征南门等遗迹的历史原貌,为研究明清时期仪征城墙的结构、组成及其与护城河关系提供了宝贵的资料。考古工作完成后,同步启动编制保护展示方案,计划建设南门遗址公园,为公众提供科普教育与休闲的公共文化空间。
吉庆里民居建筑群是镇江目前保存较为完整的清末民初民居建筑群。该建筑群由广东火油商人卓翼堂规划建设,“四水归堂”的规划设计,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天人合一”的理学思想。在历经多次历史变迁后,吉庆里民居建筑群依然保持着原有的建筑风貌,成为了镇江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泰州苏北党校旧址系江苏省委党校前身,江苏省内最早党的教育办学基地。1949年5月中共苏北区委党校在泰州东郊苏陈庄成立。1949年6月12日正式开学。苏北党校前后培训11期,共5650人参加学习培训,为各级党政机关和经济部门输送大批合格的领导骨干,对苏北区委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起到了重要作用。
浏河老照片陈列馆建于民国时期,2023年列入太仓市第三批历史建筑。建筑历经多次业态更迭,曾为南货店、白铁作坊及茶馆。馆藏涵盖20世纪20年代至今的160余张老照片,记录古镇自然风光、民俗风情及天妃宫、老浮桥、水闸、渔港等历史风貌。作为浏河典型民国建筑,其临河转角的独特位置与江南传统风格相融合,形成别致风貌。
南通唐闸新工房苏式建筑群为二层砖木结构洋楼建筑群,建成于1953年,系张謇创办的大生企业在新中国公私合营时期为改善职工安居而新建的工房。墙体为青砖砌筑的清水墙,屋面为机制红瓦,联排式布局兼具功能性与近代工业美学。其规划涵盖工人住宅、公共设施,开创中国近代工业社区先河,具有突出的建筑价值和人文价值。
徐州权台煤矿老煤仓占地面积928.56平方米,建筑为1958年苏联协助建设,具有鲜明的苏式工业建筑风格,为徐州贾汪现代工业标志性建筑,体现了社会主义建设成就。2011年,因多种原因关闭矿井。该矿址见证了我国煤炭工业从起步、繁荣到转型的重要阶段,承载着徐州煤炭工业发展的记忆,是“百年煤城”的重要组成部分。
华庄文化宫为仿古式建筑,建于1983年,以著名书画家尉天池书写的“红旗农民文化宫”作为名称,后易名为“华庄镇文化宫”。作为改革开放初期无锡乡镇文化设施的典型代表,华庄文化宫反映了20世纪80年代基层文化场所的建筑特点与社会功能,对研究无锡近现代公共文化空间演变具有参考价值。
下一步,江苏将继续以新发现文物为重要抓手,坚持“应普尽普、应保尽保”,进一步加强对新发现文物的研究、保护与利用,锻造高素质文博队伍,提升文物保护管理水平,持续推进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各项工作,让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在推进文化强省建设、助力中国式现代化江苏新实践中绽放更加璀璨的光彩。
温馨提示:
“江苏省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新发现图片展”即将闭展(6月28日展期结束),还没有一睹展览内容的小伙伴们快走进展厅吧~
素材来源:文物保护处
编辑:赵凡
发布于:北京市冠盈配资-炒股配资软件排名-配资网哪个-股票配资炒股交流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